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前身是流变力学研究所和建筑工程系。1974年组建力学教研室,1979年招收固体力学本科生,1982年招收研究生,1984年由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流变力学研究所,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组建建筑工程系,1995年招收土木工程本科生。2004年1月,由流变力学研究所和建筑工程系组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学院设有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拥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点及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等3个硕士点;设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已经具备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个省级研究机构--流变力学研究所。流变力学首创于我院,并从这里走向全国。学科创始人为我国知名学者袁龙蔚教授, 1982年流变学获得首批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获得“十五”、“十一五”湖南省重点学科,2007年整合学校资源申报,该学科获得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职称和学源结构合理且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7人,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4人,在职攻读博士的1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力学优秀教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2人,本科生1064人。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优良。
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长远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湖南省科技重点项目和省自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共60多项;已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湖南省建设厅建设科技进步奖等10多项。由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省级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一些大学出版社出版各种学术专著和教材10多本。
学院现设有实验教学中心和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拥有湖南省建设部门的“建设工程质量壹级试验室”,湖南省交通厅“乙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并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CNCAL)”;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南省教委的“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
土木工程专业
该专业下设建筑工程和管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数学、力学、结构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建筑材料、地基基础、房屋结构、桥梁结构、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测量、结构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获得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具有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能力以及对土木工程质量评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能力。毕业生能适应设计单位的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房地产部门、工程咨询、工程质量监督和建设监理工作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程力学(工程计算与软件)
学生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语言及工程专用软件、并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手段,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毕业生适合到机械、土木、水利、材料、交通、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教学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数学、物理领域、基本理论和该专业有关的化学原理及分析方法,掌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建筑环境等方面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工学、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测量与自动控制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及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毕业生适合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
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毕业生适合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
本院概况-> 管理机构组成
院 领 导 |
院 长 |
张 平 |
书 记 |
陈 旭 |
副院长 |
陈 旭(兼) 马石城 张俊彦 刘 忠 罗文波 |
副书记 |
陈幸华 |
院党委会成员 |
成 员 |
陈 旭 陈幸华 张俊彦 罗文波 易 晓 |
院学术委员会 |
|
张 平 |
成 员 |
马石城 张俊彦 刘 忠 罗文波 龙志林 张为民 |
院学位委员会 |
主 席 |
张 平 |
成 员 |
马石城 张俊彦 刘 忠 罗文波 龙志林 张为民 |
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
组 长 |
张俊彦 |
成 员 |
陈幸华 马石城 刘 忠 尹久仁 陈 俊 龙激波 李建兰 刘 望 |
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
组 长 |
陈幸华 |
成 员 |
张俊彦 刘 忠 刘 望 欧阳珊娜 唐文娟 |
办公电话 |
院 办 |
0732-8293084 |
所 办 |
0732-8293240 |
学工办 |
0732-8292273 8293647 |
实验中心 |
0732-8292212 |
检测中心 |
0732-8293596 |
本院概况-> 工作人员信息
姓 名 |
职 称 |
职 务 |
学 历 |
备 注 |
张 平 |
教 授 |
院 长 |
硕 士 |
博 导 |
陈 旭 |
副教授 |
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硕 士 |
|
马石城 |
教 授 |
副院长兼实验室主任 |
博 士 |
硕 导 |
张俊彦 |
教 授 |
副院长 |
博 士 |
硕 导 |
刘 忠 |
教 授 |
|
博 士 |
硕 导 |
|
|
|
|
|
陈幸华 |
副教授 |
院党委副书记 |
双学士 |
|
张为民 |
教 授 |
|
博 士 |
|
龙志林 |
教 授 |
|
博 士 |
硕 导 |
|
|
|
|
|
赵荣国 |
副教授 |
工程力学系副主任 |
博 士 |
硕 导 |
曹爱国 |
副教授 |
|
学 士 |
|
郭小刚 |
副教授 |
|
硕 士 |
硕 导 |
黄明娜 |
副教授 |
|
学 士 |
|
廖国荣 |
副教授 |
|
学 士 |
|
刘正才 |
副教授 |
|
学 士 |
|
许宪维 |
副教授 |
|
学 士 |
|
谭红霞 |
副教授 |
|
硕 士 |
|
肖映雄 |
副教授 |
|
博 士 |
|
|
|
|
|
|
张学兵 |
讲 师 |
|
硕 士 |
|
陈锐林 |
讲 师 |
|
硕 士 |
|
成 珂 |
讲 师 |
|
学 士 |
|
邓检良 |
讲 师 |
|
硕 士 |
|
甘道平 |
讲 师 |
|
学 士 |
|
周 彦 |
讲 师 |
|
硕 士 |
|
李筱华 |
讲 师 |
|
硕 士 |
|
尹志明 |
讲 师 |
|
硕 士 |
|
邓旭辉 |
讲 师 |
|
学 士 |
|
陈 铖 |
讲 师 |
|
|
|
丁燕怀 |
讲 师 |
|
|
|
阮 芳 |
讲 师 |
|
|
|
刘智琳 |
讲 师 |
|
学 士 |
|
张进嘉 |
讲 师 |
|
学 士 |
|
龙激波 |
讲 师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主任 |
硕 士 |
|
|
讲 师 |
|
|
|
|
讲 师 |
|
|
|
姜 勇 |
助 教 |
|
学 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硕 士 |
|
|
|
|
|
|
|
邓旭华 |
高级实验师 |
|
学 士 |
|
胡朝晖 |
实验师 |
|
|
|
刘湘晖 |
实验师 |
|
学 士 |
|
卜韶芬 |
实验师 |
|
学 士 |
|
李 杰 |
实验师 |
|
硕 士 |
|
郭鸣琴 |
实验师 |
|
学 士 |
|
|
易 晓 |
助理馆员 |
院办公室主任 |
|
|
李建兰 |
副教授 |
教务秘书 |
|
|
胡 波 |
实验师 |
科研秘书 |
|
|
张 惠 |
助 教 |
图书资料员 |
|
|
刘 望 |
助理工程师 |
研究生干事 |
|
|
欧阳珊娜 |
助 教 |
学生干事 |
|
|
唐文娟 |
助 教 |
学生干事 |
|
本院概况-> 在研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编号 |
起止年限 |
流变材料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的若干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罗文波 |
赵荣国、尹久仁、王初红、王智超、谭江华、李其抚 |
10772156 |
2008-2010 |
纳米塑料的等效粘弹性连续介质微观力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张为民 |
张淳源、肖映雄、姜 勇、郭翠芳、许 福、邓检良、殷水平、刘小根 |
10672138 |
2007-2009 |
复杂非结构网格下三维弹性问题的代数多重网格法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肖映雄 |
尹久仁、邓旭辉、陈锐林、张红梅、王俊仙 |
07JJ6004 |
2008-2009 |
高分子材料长期力学性能的加速测评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罗文波 |
|
教外留司[2007]1108号 |
2007-2009 |
低密度泡沫铝力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张俊彦 |
尹久仁、肖映雄、邓旭辉、姜 勇、康颖安、毛 快 |
06JJ50007 |
2006-2008 |
高强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 |
湖南省建设厅 |
张学兵 |
|
湘建科[2007]425号 |
2008-2009 |
一种尼龙6/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张 平 |
戴文利、苏国钧、卢其斌、姜 勇、丁燕怀、许 福、屈叶青 |
07A071 |
2007-2009 |
水泥土复合地基的均匀化分析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周 彦 |
马石城、郭鸣琴 |
07C768 |
2007-2009 |
基于岩土材料本构模型数据库的辨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
湖南省教育厅 |
王智超 |
郭小刚、唐松花、唐新姿、邓旭华、刘智林、张学兵、宋贡湘 |
06C843 |
2007-2008 |
交通荷载作用下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与路面共同作用性状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陈 铖 |
刘 忠、陈 俊、李亚丹、邓凤桥、陶 静、杨 涛、周长顺 |
06C832 |
2007-2008 |
本院概况-> 结题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批准机关 |
主持人 |
参加人员 |
编号 |
起止年限 |
国家级课题 |
承载聚合材料非线性流变行为的加速表征及其细观机理 |
|
罗文波 |
赵荣国, 王智超, 刘竞超, 王初红, 肖华明, 唐 欣, 熊志远 |
10572123 |
2006-2006 |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力学行为的研究 |
|
张 平 |
刘祖武, 尹付成, 张俊彦, 尹久仁, 张为民, 邓旭辉, 肖映雄, 谢桂兰, 姜 勇 |
10372087 |
2004-2006 |
高聚物应力银纹化的研究 |
|
罗文波 |
刘竞超, 郭小刚, 韦 春, 刘文娴, 孙 鹰 |
20204012 |
2003-2003 |
含缺陷高聚物材料破坏过程中多场耦合的跨物质层次分析 |
|
袁龙蔚 |
黄云清, 张 平, 罗迎社, 李之达, 粟建新, 郭照华, 揭若谷, 黄丽斌, 孙晓睿 |
10172073 |
2002-2004 |
二维定向凝固合金凝固特性, 力学性能和优化设计研究 |
|
张 平 |
廖世杰, 刘 忠, 成亚萍, 马石城, 曾向阳, 陈小异, 罗文波, 张俊彦 |
19772044 |
1998-2000 |
混凝土蓄热及加热冷却计算理论的研究 |
|
邓寿昌 |
邓寿昌 尚守平, 邓铁军, 解其良, 罗明初, 徐光辉 |
59878019 |
1999-2002 |
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断裂理论 |
|
张淳源 |
马石城, 许宪维, 张俊彦, 刘 忠, 张为民 |
19772045 |
1998-2000 |
含缺陷流变物体的材料破坏理论 |
|
袁龙蔚 |
黄筑平, 杨挺青, 王 军, 黄云清,高大兴, 张 平, 陈晓红, 罗文波, 李晖凌 |
19632030 |
1997-2000 |
省部级课题 |
高聚物变形-损伤-断裂行为及其细微观机理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罗文波 |
罗文波 赵荣国, 王初红, 肖华明, 唐 欣 |
05JJ30014 |
2005-2007 |
对称性地理空间数据压缩-解压缩原理及应用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刘正才 |
王怀玉, 陈 俊, 龙海洋, 戴世清, 叶险峰, 吴湘平, 邓炳炎, 周颖新, 黄明娜 |
05JJ30189 |
2005-2007 |
聚酰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原位直接制备技术应用研究(滚动资助) |
湖南省科技厅 |
张 平 |
王霞瑜, 邓旭辉, 尹久仁, 姜 勇, 许 福, 肖映雄 |
04FJ2005 |
2004-2006 |
深海采矿软管动力特性和空间形态研究 |
大洋协会 |
郭小刚 |
刘人怀, 张俊彦, 罗文波, 邓寿昌, 陈锐林, 肖映雄 |
DY105-03-02-10 |
2004-2005 |
固体金属材料的流变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罗迎社 |
李苏洋, 李应明, 梁以德, 王智超, 刘 斐, 杨 柳 |
03JJY3007 |
2004-2005 |
聚酰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原位直接制备技术应用研究 |
湖南省科技厅 |
张 平 |
王霞瑜, 张俊彦, 尹久仁, 张为民, 谢桂兰, 邓旭辉, 肖映雄, 姜 勇, 黄 舸 |
03JZY1002 |
2003-2006 |
复杂零件流变成型技术研究 |
教育部重点项目 |
罗迎社 |
刁楚鹏, 吴志荣, 黎 亮, 许小虎, 梁以德, 李应明, 谌曲平, 杨 柳, 刘 斐 |
2103 |
2002-2004 |
带缺陷物体流变学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张 平 |
张俊彦, 罗文波, 尹付成, 谢桂兰, 张为民, 尹久仁, 刘竟超, 韦 春 |
01JJY2001 |
2002-2003 |
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张淳源 |
张为民, 郭翠芳, 杜 若, 邓检良, 张向荣, 李轶鹤 |
01JJY3001 |
2002-2003 |
纳米多孔材料的工艺-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 |
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
张 平 |
刘祖武, 王先友, 张俊彦, 龙志林, 尹久仁, 邓旭辉, 黄 柯 |
GG-130-10530-1021 |
2000-2001 |
深海采矿软管空间运动形态动力分析 |
大洋协会 |
罗迎社 |
郭小刚, 张立人, 张俊彦, 曾振祥, 曾向阳 |
DY95-03-02 |
1999-2001 |
市厅级课题 |
双向密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的研制及试验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张立人 |
李海深, 姜胜清, 杨北辉, 赵长久, 林 琳, 陈 俊 |
|
2006-2007 |
高分子固体材料的非线性流变特性及其应用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罗文波 |
赵荣国, 王智超, 王初红, 唐 欣 |
KF0502 |
2005-2007 |
承载高聚物蠕变行为及其加速表征 |
湖南省教育厅 |
赵荣国 |
罗文波, 邓检良, 王初红, 肖华明, 唐 欣 |
05C100 |
2005-2007 |
一类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纳微观损伤, 破坏的动力学模拟 |
湖南省教育厅 |
邓旭辉 |
张俊彦, 肖映雄, 姜 勇 |
04C682 |
2004-2006 |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及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张学兵 |
邓寿昌, 邓旭华, 陈铖, 王智超, 覃银辉, 鲁湘茹 |
04C681 |
2004-2006 |
桩筏基础的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及优化设计 |
湖南省教育厅 |
陈 俊 |
邹银生, 马石城, 黄明娜, 刘正才, 廖国荣, 任宜春 |
04C661 |
2004-2006 |
再生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能力的实验研究 |
湘潭市科技局 |
邓寿昌 |
|
2004SF40 |
2004-2005 |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环境保护 |
湖南省建设厅 |
邓寿昌 |
李克俭, 解其良, 邓旭华, 李 锋 |
|
2003-2006 |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 |
湘潭市科技局 |
邓寿昌 |
邓旭华, 李锋, 张学兵, 卜韶芬 |
潭科字[2003]14号 |
2003-2005 |
原状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
湘潭市科技局 |
邓旭华 |
肖利平, 邓寿昌, 黄明娜, 李建兰, 刘湘晖, 卜韶芬 |
潭科字[2003]14号 |
2003-2005 |
实用LP范分布及其在GPS测量平差中的应用 |
湖南省教育厅 |
刘正才 |
朱建军, 罗迎社, 张立人, 王怀玉 |
03C483 |
2003-2005 |
小波分析在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任宜春 |
马石城, 邓寿昌, 黄明娜, 林 琳, 李 锋, 陈 俊 |
03C468 |
2003-2005 |
基于多重网格方法的弹性基体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
湖南省教育厅 |
肖映雄 |
尹久仁, 张俊彦, 邓旭辉 |
03C451 |
2003-2005 |
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在小区的应用 |
湖南省建设厅 |
张立人 |
|
|
2003-2005 |
复杂零件流变成型技术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罗迎社 |
刁楚鹏, 吴志荣, 黎 亮, 许小虎, 梁以德, 李应明, 谌曲平, 石 林, 杨 柳, 刘 斐 |
02A008 |
2002-2004 |
高聚物银纹损伤与流变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
罗文波 |
刘竞超, 郭小刚, 刘文娴, 孙 鹰 |
02B005 |
2002-2004 |
钛合金薄板深拉热成形失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刘 斐 |
罗迎社, 章刘喜, 袁 鹏, 杨 柳 |
02C593 |
2002-2004 |
高等级公路高边坡实用防护方法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谭红霞 |
王昌衡, 侯连君, 曹爱国, 梁新权, 杨裕恒 |
02C592 |
2002-2004 |
加强型土钉支护在软弱土深基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
湖南省教育厅 |
林 琳 |
马石城, 邓寿昌, 朱向群, 尹志明, 李 锋 |
02C591 |
2002-2004 |
非线性粘弹性薄板裂纹扩展速度的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郭翠芳 |
刘湘涟, 张为民, 尹久仁, 邓检良 |
02C590 |
2002-2004 |
土钉支护在软弱土深基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
湘潭市建设局 |
林 琳 |
张立人, 朱向群, 张向霞 |
|
2002-2003 |
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超轻砌块的研究 |
湖南省建设厅 |
张立人 |
陈永红, 彭良忠, 刘宇元 |
湘建科[2002]576号 |
2002-2003 |
沉井的优化设计 |
湘潭市建设局 |
张立人 |
刘香情 |
|
2002-2002 |
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湘潭市科技局 |
张立人 |
彭良忠, 刘宇元, 张进嘉, 林 琳 |
潭科字[2001]27号 |
2001-2003 |
桩基础动力阻抗的计算方法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刘 忠 |
马石城, 张俊彦, 罗文波, 邓旭辉 |
01C086 |
2001-2003 |
流变性土体中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马石城 |
刘 忠, 蔡 萍, 朱向群, 李 锋 |
01C085 |
2001-2003 |
人工挖孔桩基静载试验及理论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尹志明 |
张立人, 李筱华, 蔡 萍, 黄明娜, 朱向群, 成 珂 |
01C084 |
2001-2003 |
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宏细观本构理论与破坏过程 |
湖南省教育厅 |
张为民 |
张 平, 张淳源, 张俊彦, 肖映雄, 杜 若, 郭翠芳, 邓检良 |
01C083 |
2001-2003 |
闭孔轻硅绝热材料 |
湖南省建设厅 |
张立人 |
肖 燎, 陈永红, 彭良忠, 林 琳, 张定宇 |
200118 |
2001-2002 |
纳米多孔材料因吸附诱导致破坏的Monte Carlo模拟 |
湖南省教育厅 |
张俊彦 |
郭小刚, 刘 忠, 罗文波, 尹久仁, 黄 舸, 邓旭辉 |
00C093 |
2001-2002 |
闭孔轻硅绝热材料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黄明娜 |
朱向群, 林 琳, 刘湘晖, 胡朝晖, 李 锋 |
00C092 |
2001-2002 |
挖孔桩新技术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蔡 萍 |
张立人, 林 琳, 朱向群, 尹志明, 任宜春, 甘道平 |
00C091 |
2001-2002 |
高温合金蠕变形核与破坏的力性质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尹久仁 |
张俊彦, 尹付成, 胡自化, 龙志林, 邓旭辉, 黄 舸 |
00C090 |
2001-2002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的力学性能研究 |
湘潭市建设局 |
张立人 |
|
|
2000-2001 |
钢筋混凝土新型缓蚀剂的开发和实用研究 |
湘潭市科技局 |
黄明娜 |
邓志毅, 肖利平, 刘永凇, 邓旭华, 朱向群 |
|
2000-2000 |
混凝土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及在防洪墙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长沙市建委 |
邓寿昌 |
李克俭, 解其良, 罗明初, 盛 晏 |
9902 |
2000-2002 |
纳米多孔材料的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张 平 |
尹付成, 胡自化, 张俊彦, 龙志林, 尹久仁 |
99A01 |
1999-2002 |
吴震东方程基本理论的研究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邓寿昌 |
刘翼明, 徐光辉, 解其良, 罗明初 |
|
1999-2002 |
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建筑技术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张立人 |
林 琳, 张进嘉, 黄明娜, 蔡 萍, 朱向群, 陈俊, 邓旭华 |
99C124 |
1999-2001 |
高强度合金复杂曲面流变成形应用技术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罗迎社 |
郭小刚, 尹付成, 周 建, 罗 谌, 曲 平, 李苏洋, 邓旭华 |
99C123 |
1999-2001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颗粒增韧机制的宏细观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罗文波 |
戴文利, 贺小华, 石荣恺, 邓旭辉 |
99C122 |
1999-2001 |
轻普坑小型砌块砌体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湘潭市科技局 |
张立人 |
张 琳 |
|
1998-2000 |
其它课题 |
|
|
李筱华 |
尹志明, 张立人, 黄明娜 |
02XZX17 |
2003-2004 |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PUSH-OVER方法的研究应用 |
|
陈 俊 |
邹银生, 马石城, 尹志明, 甘道平 |
02XZX18 |
2003-2004 |
|
|
马石城 |
林琳, 李 峰,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3-2004 |
|
|
马石城 |
林 琳,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3-2004 |
|
|
马石城 |
林 琳, 李 峰,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3-2003 |
|
|
马石城 |
林 琳, 李 峰,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3-2003 |
|
|
任宜春 |
陈 俊 |
01xzx10 |
2002-2003 |
|
|
邓旭辉 |
胡自化, 肖映雄 |
01xzx11 |
2002-2003 |
|
|
马石城 |
林 琳, 李 峰,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2-2003 |
|
|
张立人 |
|
|
2002-2002 |
|
|
罗文波 |
|
10172037 |
2001-2003 |
|
|
成 珂 |
林 琳, 任宜春 |
00XZX14 |
2001-2002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2 |
|
|
邓志毅 |
邓旭华, 刘湘晖, 李 锋 |
00xzx09 |
2001-2002 |
|
|
成 珂 |
林 琳, 任宜春 |
00xzx14 |
2001-2002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1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1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1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1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1-2001 |
|
|
甘道平 |
张立人, 林 琳, 尹志明, 陈 俊 |
99xzx23 |
2000-2002 |
|
|
尹志明 |
张立人, 李莜华, 黄明娜, 朱向群, 成 珂 |
99xzx22 |
2000-2001 |
|
|
张为民 |
张淳源, 尹久仁, 赵荣国, 邓检良, 杜 若 |
99xzx24 |
2000-2001 |
|
|
朱向群 |
林 琳, 李 锋, 刘湘晖, 胡朝晖, 邓旭华, 卜韶芬 |
|
2000-2000 |
某武装直升机第二级钛合金叶片盘等温流变成形技术研究 |
|
罗迎社 |
汪 诚, 李苏洋(外单位成员略) |
|
1999-2003 |
|
|
黄明娜 |
尹志明, 张立人, 邓志毅, 刘湘晖 |
|
1999-2000 |
本院概况-> 专著教材列表
序号 |
著作、教材名称 |
编、著人员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理论力学 |
张俊彦、 黄宁宁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04 |
2 |
Visco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
Zhang Chunyuan |
Beijing: Science Press |
2006.02 |
3 |
Introduction to Continuum Mechanics |
Zhang Chunyuan、Zhang Weimin |
Beijing: Science Press |
2005.01 |
4 |
黏弹性理论与应用 |
杨挺青, 罗文波,徐平,危银涛,刚芹果 著 |
科学出版社 |
2004.09 |
5 |
C/C++程序设计教程 |
郭小刚,金星 编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4.01 |
6 |
材料力学 |
罗迎社 主编 尹久仁、李苏洋 参编(注:校外参编人员从略)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07 |
7 |
含缺陷流变性材料破坏理论及其应用 |
袁龙蔚 著 |
科学出版社 |
2001.01 |
8 |
现代结构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与展望 |
张立人 主编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10 |
9 |
理论力学 |
朱逸青 著 |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97.05 |
10 |
设置有混凝土柱的砖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
张立人 参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1997.05 |
11 |
电流变学 |
黄宜坚、朱石沙、李之达、刘湘辰、王安民、曾向阳 著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10 |
12 |
钢球研磨力学原理 |
朱逸青 著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2 |
13 |
高层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 |
邓铁军、邓寿昌 编著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2 |
14 |
粘弹性断裂力学 |
张淳源 著 |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4.08 |
15 |
缺陷体流变学 |
袁龙蔚 著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4.04 |
16 |
流变断裂学基础 |
袁龙蔚、智荣斌、李之达 著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2.09 |
17 |
岩石混凝土断裂力学 |
于骁中 主编,张淳源 参编 |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91.12 |
18 |
流变力学 |
袁龙蔚 著 |
科学出版社 |
1986.09 | |
本院概况-> 鉴定获奖专利
|
完成人员 |
|
获奖等级鉴定单位 |
国家级奖 |
用科学研究推动研究生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
张淳源 |
2001 |
国家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却计算理论的研究 |
吴震东、邓寿昌、 徐光辉、强益寿 |
1995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2-3-008-02) |
混凝土断裂力学在柘溪大头坝裂缝研究和加固中的应用 |
袁龙蔚 等 |
1991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3-00S-04 |
省部级奖 |
液晶化合物/聚合物拓扑性质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
张平 |
2004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
金属材料的热破坏及热流变成形 |
罗迎社 |
2003 |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120006-2-02) |
粘弹性断裂力学及其应用 |
张淳源 |
2001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用科学研究推动研究生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
张淳源 |
2001 |
湖南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热粘弹性断裂力学-局部理论和非局部理论 |
张淳源 |
1999.01 |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基础类)三等奖(98-418) |
研究生边缘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张淳源 |
1997 |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
表面裂纹理论研究及其在离心机缺陷评定中的应用 |
徐振兴、陈芳君、郭照华 |
1995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基于流变可靠性理论的拉西瓦拱坝封拱温度研究 |
周筑宝、卢楚芬、 肖波 |
1994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设有钢筋砼构造柱的网状配筋墙结构的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 |
施楚贤、梁建国、 张立人、李新平、李卫、刘一江 易伟建 |
1993.09 |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湘科奖字(93)第009号 |
湖南省教学成果奖 |
龚安特、马石城、陈芳君、赵月湘、徐振兴 |
1993 |
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全面加强力学课程建设 |
张淳源 |
1993 |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却 计算理论的研究 |
吴震东、邓寿昌、徐光辉、强益寿 |
1993 |
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9314010-2) |
用表面复合钝化处理的低碳钢代替不锈钢制造甲醛氧化反应器废热锅炉 |
唐元祁、刘昌隆、潘勇、朱向群、李晓龙 |
1993 |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湘科奖字(93)D009号 |
《流变力学》专著 |
袁龙蔚 |
1992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全国优秀教师 |
张淳源 |
1991.09 |
人事部、国家教(413479) |
粘弹性断裂力学及其应用 |
张淳源 |
1991.07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90-65501) |
混凝土断裂力学在柘溪大头坝裂缝研究和加固中的的应用 |
袁龙蔚 |
1990 |
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S902004) |
混凝土断裂力学在柘溪大头坝裂缝研究和加固中的的应用 |
袁龙蔚 |
1989 |
能源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SG8903-S2) |
混凝土断裂力学在柘溪大头坝裂缝研究和加固中的的应用 |
袁龙蔚 |
1988 |
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奖 |
关于柘溪水电站混凝土坝墩的断裂力学研究 |
张淳源 |
1978 |
湖南省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
市厅级奖 |
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罗迎社 |
2003.06 |
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03]140号 |
住宅优化设计研究 |
张立人、张进嘉、 陈永红、李海深、吴继梅 |
2000.08 |
湖南省建设厅 建设科技进步奖四等奖(200012)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
流变力学研究所 |
1999.01 |
湖南省教委 |
利用工业废渣配制建筑砂浆、混凝土及研制轻混凝土小型建筑砌块的试验研究 |
张立人、廖继愿、全裕忠、程火焰、谭国钧、曹国娥 |
1998.02 |
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204号) |
用表面复合钝化处理的低碳钢代替不锈钢制造甲醛氧化反应器废热锅炉 |
唐元祁、刘昌隆、潘勇、朱向群、李晓龙 |
1993 |
湖南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湘教科奖字(1993)第62号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研室 |
力学教研室 |
1996.12 |
湖南省教委 |
线粘弹性断裂力学(基础类) |
张淳源 |
1987 |
湖南省高校“六五”期间科技成果三等奖 |
超塑性成形研究 |
汪诚、罗迎社 |
1987 |
湖南省高校“六五”期间科技成果三等奖 |
校级奖 |
用科学研究推动研究生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
张淳源 |
2001 |
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
朱向群、周卫平、张立人、黄明娜、安雪梅 |
2001 |
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
关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
罗迎社 |
1996 |
湘潭大学高教研究成果二等奖 |
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 |
马石城 |
1993 |
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鉴定 |
利用工业废渣配制混凝土及小型轻混凝土砌块的试验研究 |
张立人 等 |
1997 |
湘潭市科委 |
尼龙6-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原位直接制备新技术 |
张平、王霞瑜、魏珊珊、姜勇 等 |
2003 |
教育部 |
设有钢筋砼构造柱的网状配筋砖墙结构的研究 |
张立人 等 |
1994 |
湖南省建设厅 |
空间结构冷轧带肋双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 |
张立人 等 |
1994 |
湖南省煤炭厅 |
基于流变可靠性理论的拉西瓦拱坝封拱温度研究 |
周筑宝、卢楚芬、肖波 |
1993 |
湖南省教委 |
RL-0型高温流变成形模具研究 |
袁龙蔚、汪诚、罗迎社 |
1988 |
湖南省教委 |
红箭八号反坦克导弹弹托流变成形技术研究 |
汪诚、罗迎社等 |
1986 |
湖南省教委 |
专利 |
一种可调式粉尘收集器 |
罗迎社、粟建新、罗树凌、罗凯文 |
1996.03 |
中国专利局 ZL 94 2 37326.X |
自动启闭瓶颈 |
马石城 |
1992 |
中国专利局ZL 92212506.6 |
湘潭大学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是湖南省建设部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壹级(最高级别)试验室,湖南省交通厅乙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已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可对外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任务。并且在2002年4月,我中心顺利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是具有权威性的试验检测机构。 中心拥有试验用房使用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800元以上试验设备100余台件,价值500多万元,许多检测设备目前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如拥有国内先进的全站仪、全自动桩基静测仪、高应变、低应变动测仪、声波检测仪、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500吨构件压力试验机以及国外先进的钢筋位置测定仪、钢筋锈蚀测定仪、雷达仪、多点应力测定仪等),是湘大教学、科研的重要试验基地,也是湖南省建设工程和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检测中心。 作为专业试验检测机构,我检测中心现有专职技术人员10余人,并有强大的教授、专家队伍作技术后盾。中心现有人员全部具有大学学历,并有高级职称4人,博士3人,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能承担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等各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提供了足够的准确、有效的试验数据和检测报告,所完成的每项检测任务都得到了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湘潭大学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是依照相关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在行政上隶属于湘潭大学的直接领导,由校长直接授权对外进行检测服务,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单位对口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从事建设工程、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任务。 本中心一贯以“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标准,公正准确检测,热情高效服务”的原则为各建设、施工部门的建筑、交通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忠诚地愿与您在大型项目上科研合作、成果共享。
本院概况-> 实验中心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实验中心简介 |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实验中心为校、院二级管理实验室,也是湖南省建设厅下属的一级检测试验室,由力学、测量、建筑材料、土工(土力学)、结构实验室和计算机房组成。现有实验人员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实验室现有设备200 多万元,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 m2。实验中心1999年由湖南省教委评为 “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 2000年4月成立检测中心,并获得了湖南省建设厅授予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一级试验室”资质及交通厅的乙级检测资质,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可对外进行工程检测。我实验中心已经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并已向学生全天候开放。 |
一、力学实验室 |
1、基本情况 力学实验室创建于1977年,原属机械工程系,建工系建系后归属建工系,属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承担全校理工科(机械类所有专业、建工类、数学、物理、化工、环工等)本科生、研究生力学实验、科研实验及对外力学性能检测与应力分析试验。可开出教学实验项目10个以上。有各种材料试验机、电测设备、光测设备以及国内领先的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及500吨压力试验机等仪器设备。 |
2、开设实验项目及主要仪器
序号 |
实验项目 |
内容简介 |
主要仪器设备 |
1 |
拉伸实验 |
-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
-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机械性质并对其断口形状进行描绘。
|
万能试验机、 游标卡尺
|
2 |
压缩实验 |
- 测定压缩时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和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观察压缩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和破坏形式;
|
万能试验机、 游标卡尺 |
3 |
扭转实验 |
-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 观察其变形和破坏形式。
|
扭转实验机、 游标卡尺 |
4 |
梁的纯弯曲实验 |
- 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及数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 学习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万能实验机 电阻应变仪 |
5 |
冲击实验 |
- 了解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 2、了解冲击实验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 3、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冲击韧性 ;
|
摆锤式冲击实验机 |
6 |
弯扭组合实验 |
- 通过弯扭组合梁的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测量,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 学习用应变花在测量主应力中的应用。
|
等强度梁实验装置 |
7 |
电测综合实验 |
- 贴片、连线、应力应变测试
|
电测设备 |
8 |
E、ц的测定 |
- 在比例极限内,用电测仪器自动描绘精确的拉伸图;
- 验证虎克定律;
- 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及泊松比ц;
|
YD-88超级电阻应变仪 |
9 |
光弹综合实验 |
- 认识光测法的主要设备——光测仪;
- 2、了解光测法的基本原理;
|
409—Ⅱ型光弹仪 |
10 |
弯曲疲劳实验 |
- 观察疲劳破坏的现象及疲劳断口的特征。
- 了解测定疲劳性能的方法。
- 了解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
弯曲疲劳实验机 |
| |
二、测量实验室 |
1、基本情况 测量实验室创建于1995年建工系成立之时,属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主要承担土建类本科生测量实验及测量教学实习,可开出教学实验项目14个,有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及全站仪等仪器设备。
2、开设实验项目及主要仪器
序号 |
实验项目 |
内容简介 |
主要仪器设备 |
1 |
视距测量 |
- 练习用视距法测定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 水平距离和高差要往、返测量,往返测得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高差之差不大于5cm。
|
DJ6级经纬仪 |
2 |
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
1、了解小平板仪的构造和用途; 2、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3、掌握选择地形点的要领。 |
DJ6经纬仪、 平板仪 |
3 |
距离丈量和 磁方位角的测定 |
- 掌握钢尺测距的一般方法;
- 学会使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 要求往返丈量距离,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往返测定磁方位角,误差不大于1度。
|
罗盘仪
|
4 |
竖直角测量与 竖盘指标差的检验 |
- 练习竖直角观测,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 了解竖盘指标差的计算方法;
- 同一组所测得的竖盘指标差的互差不得超过±25’’。
|
DJ6级经纬仪 |
5 |
测回法测水平角 |
- 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记录及计算;
- 每人对同一角度观测一测回,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各测回角值差不得大于±24’’。
|
DJ6级经纬仪 |
6 |
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
- 练习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方法、记录和计算;
- 半测回归零不得超过±18’’;
- 各测回角方向值互差不得超过±24’’。
|
DJ6级经纬仪 |
7 |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
- 了解DJ6级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 掌握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的操作方法。
|
DJ6经纬仪 |
8 |
经纬仪的使用 |
- 了解DJ6级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 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及读数的方法并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 要求对中误差小于3毫米,整平误差小于1格。
|
DJ6经纬仪
|
9 |
测设水平角与 水平距离 |
- 练习用精确法测设已知水平角,要求角度误差不超过±40″;
- 练习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精度要求相对误差不应低于1/5000。
|
DJ6级经纬仪 |
11 |
微倾式水准仪的 检验与校正 |
- 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 掌握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的方法;
- 要求检校后的i角不得超过20’’,其它条件检校到无明显偏差为止。
|
水准仪
|
12 |
水准测量 |
- 练习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校的方法;
- 由一个已知高程点BM.A开始,经待定高程点B、C、D,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求出待定高程点B、C、D的高程。
|
水准仪 |
13 |
水准仪的使用 |
- 了解D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 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及读数;
- 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
水准仪
|
14 |
测设已知高程 和坡度线 |
- 练习测设已知高程点,要求误差不大于±8mm。
- 练习测设坡度线。
|
水准仪 |
|
三、建筑材料实验室
1、基本情况 建筑材料实验室创建于1995年,属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主要承担土建类本科生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及对外检测试验,可开出教学实验项目 5 个。有供建材实验用的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水泥混凝土标准、快速养护箱、电动抗折机、混凝土抗渗、抗冻仪、混凝土徐变仪等仪器设备。 2、开设实验项目及主要仪器
序号 |
实验项目 |
试 验 内 容 |
主要仪器设备 |
1 |
水泥试验 |
1、水泥细度试验; 2、标准稠度、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 3、水泥胶砂强度; 4、水泥胶砂流动度。 |
负压筛析仪 维卡仪、净浆搅拌机、沸煮箱 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抗折试验机 流动度仪 |
2 |
水泥混凝土试验 |
1、普通混凝土拌和物试验室拌和方法; 2、普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3、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5、砼配合比设计 6、砼抗折强度试验 7、砼弹性模量试验 |
砼搅拌机 坍落度筒 压力试验机 压力试验机 砼搅拌机 抗折抗压试验机 砼弹性模量测定仪 |
3 |
砂浆试验 |
- 砂浆的稠度试验;
- 砂浆配合比;
- 砂浆分层度试验;
- 砂浆强度试验。
|
砂浆凝稠仪 砂浆搅拌机 砂浆分层度仪 压力试验机 |
4 |
集料试验 |
- 集料筛分;
- 粗集料压碎值;
- 粗集料针片状;
- 集料堆积密度;
- 集料表观密度;
- 石料强度试验。
|
振筛机、砂石筛 压力机、压碎值筒 针片规准状 容量升 容量瓶,电子天平 压力机等 |
5 |
沥青试验 |
- 沥青针入度试验;
- 沥青(低温)延度试验;
- 沥青软化点试验;
- 脆点试验;
-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
- 沥青粘附性试验;
- 沥青旋转粘度试验;
- 沥青老化试验。
|
沥青全自动针入度仪 低温延度试验机 沥青全自动软化点试验仪 沥青脆点仪 克利夫兰闪燃点试验仪 电子炉 沥青旋转粘度仪 沥青旋转薄膜烘箱 |
|
四、土工实验室
1、基本情况 土工实验室创建于1995年,由土力学与地基两部分组成。主要承担土建类本科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及对外土工试验与地基试验,可开出教学实验项目6个。有供土力学实验用的电动击实仪、CBR路强仪、液缩限测定仪、固结仪、等应变直剪仪、及地基实验用的静力载荷仪、动测仪、标准、轻型贯入仪等仪器设备。 2、本实验室可开设主要实验项目和试验项目及主要仪器
序号 |
实验项目 |
试 验 内 容 |
主要仪器设备 |
1 |
抗剪强度试验 |
用快剪法在直接剪切仪中测定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Φ和C的数值。 |
ZJ-1应变式直剪仪 |
2 |
压缩试验 |
测定土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曲线。 |
GDG-4S高压固结仪 |
3 |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 |
测定土样的液限、塑限时的含水量,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土类土的分类以及估算地基承载力的一个依据。 |
数显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4 |
桩基础承载力检测 |
- 掌握桩基质量检测的一般方法。
2、掌握静力载荷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静力载荷测试仪 |
5 |
地基土原位载荷试验 |
1、熟悉地质勘测的步骤及主要方法; 2、进一步掌握静力载荷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
静力载荷测试仪 |
6 |
相对密度、密度、 含水量的测定 |
确定土样的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r)、干土密度(ld)及饱和土密度(lsat)等物理指标。 |
烘箱、天平、相对密度瓶
|
|
五、结构实验室 1、基本情况 结构实验室创建于1998年,属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土建类本科生建筑结构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及对外检测试验,可开出教学实验项目5个。有供结构实验用的反力架、静力载荷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回弹仪、超声波检测仪、原位压力机等仪器设备。
2、本实验室可开设主要实验项目和试验项目及主要仪器
序号 |
实验项目 |
试 验 内 容 |
主要仪器设备 |
1 |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
掌握应变片在各种材料上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处理 |
电阻应变仪 |
2 |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
学习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原理与实际操作 |
砼回弹仪 超声波检测仪 |
3 |
钢桁架应力应变测量 |
测定钢桁架杆件内力和桁架结构的挠度,掌握静载试验方法,并根据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
千斤顶 荷载传感器 电阻应变仪 |
4 |
混凝土棱柱体强度及弹性模量的测定 |
测定混凝土棱柱体强度及弹性模量 |
砼弹性模量测定仪 万能试验机 |
5 |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全过程破环试验 |
试验前计算出梁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设计分级加载的每级荷载值,根据试验要求设计应变测点位置及挠度测点位置,试验过程中测定梁在纯弯段的正应变分布和梁的挠度,观测梁的裂缝的出现、扩展,并量其宽度,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及方向,并与计算值比较 |
千斤顶 荷载传感器 电阻应变仪 读数显微镜 |
|
六、计算机房 计算机房创建于1998年,现有单色、彩色绘图仪及奔腾200mmx机型计算机40台,投资25万元。拥有最新建筑设计软件ABD5.0、结构设计软件ABDS2.0等。 |
|
开 放 性 实 验 简 介 一、实验目的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与科研意识;
- 强化实验技能,深化理论知识,以拓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二、实验要求
- 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定实验方案并计算理论解;
- 独立完成(可2~3人一组)整个实验过程;
- 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对创新性实验及多种实验方法运用予以鼓励并加分) 三、实验方式 开放性实验。
- 时间开放:
学生可在给定期限内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可一次完成,亦可多次进行。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后提交实验方案给实验室,并提前到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室周一~周日全天开放(早上8:00~晚上10:00)。
- 内容开放:
实验的测试内容及测试对象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室提供可做实验名称以供参考,并尽量结合工程实际与科研课题中的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以训练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与科研意识。
- 指导开放:
实验指导老师只负责把关。一是提交的实验方案可行性把关,二是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把关。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与教学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时间,自行完成实验内容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选用与标定、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全过程。 四、实验内容(供参考)
- 综合电测实验(应力应变测量、内力测量、剪应力测量、弹性常数测量、应力集中测量、残余应力测量等)
-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试验
- 混凝土无损伤检测试验
- 砌块(体)力学性能试验
- 混凝土徐变试验
- 混凝土抗渗、抗冻试验
- 地基土原位载荷试验(工程性)
- 桩基础承载力检测(工程性)
- 预应力梁(板)的承载力试验(工程性)
-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诊断与分析(工程性)
|
|